王默人 Author

王默人

王默人

本名王安泰,1934年1月4日生,祖籍湖北省黃梅縣,生長於北平。1948年因戰亂流亡至台灣後,於台灣師範學院國文系旁聽多年。曾任台灣民防廣播電視台編輯、記者,《中華日報》、《經濟日報》記者,《中國時報》撰述委員暨「人間副刊」編輯,《聯合報》記者等。

1950 年代開始寫小說,刊載於各大報章雜誌著作逾百篇,其創作所關注主題多為工商社會在歷史轉型中所引發的價值衝突與情感震盪,對底層人物在困境中的掙扎描繪甚深,曾出版《孤雛淚》、《留不住的腳步》、《周金木的喜劇》、《沒有翅膀的鳥》、《阿蓮回到峽谷溪》等多部小說。

1985年離台赴美,曾任舊金山《國際日報》採訪主任、《中報》經理、海華電視總編輯等。期間少有新文學作品,直至2015年再次出版自傳小說《跳躍的地球》,揭露自身年幼漂流赴台,卻又在壯年時遭遇威權政治施壓、被迫逃離台灣的經歷,獲國立清華大學頒授名譽文學博士學位。2017年透過清大台文所蒐羅歷年著作,與《跳躍的地球》共同收入《王默人小說全集》,並獲國立清華大學推薦角逐諾貝爾文學獎。

2020年12月30日,因心臟病突發於美國舊金山家中辭世,享壽86歲。

相關著作

《孤雛淚》、《阿蓮回到峽谷溪》等中短篇小說集,《跳躍的地球》等長篇小說,《王默人小說全集》等小說合集。

生平年表

本年表由鄧立婷、許宸碩及許容展根據《文訊》雜誌第349期〈王默人生平繫年(初編)〉增補修訂而成。

2020

12月30日,因心臟病突發於美國舊金山家中辭世,享壽86歲。

2019

捐建國立清華大學「王默人周安儀文學館」。

2017

3月,獲國立清華大學推薦角逐諾貝爾文學獎。
4月,重編《王默人小說全集》(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小說中並收錄《文訊》雜誌第349期(2014年11月出版)特別報導專輯〈地層下,生命的火光 閱讀王默人〉。

2015

1月,獲國立清華大學頒授名譽文學博士學位。
12月,出版《跳躍的地球》英譯版《The Earth Is Dancing》(Hsinchu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Press)。

2014

捐助國立清華大學成立「王默人周安儀文學講座」。

2010

1月26日,第二部長篇小說《跳躍的地球》脫稿。
7月31日,出版第二部長篇小說《跳躍的地球》(舊金山:美國長菁公司)。

2009

10月8日,起筆寫作第二部長篇小說。

1998

12月28日,出版《王默人小說全集》(舊金山:美國長菁公司)。美國長菁公司(EvergreenINC.)負責人為妻子周安儀。

1985

離台赴美定居,長期輟筆,從此與台灣文壇失去聯繫。在舊金山曾任《國際日報》採訪主任、《中報》經理、海華電視台總編輯等職。

1984

8月,出席「第6屆鹽分地帶文藝營」,講授「我的小說創作經驗談」,與龍瑛宗、葉石濤、吳晟、李昂等作家交流。
9月,出版第六本小說集《阿蓮回到峽谷溪》(台北市:自立晚報社)。

1983

3月21日,發表〈阿蓮回到峽谷溪〉於《自立晚報》「自立副刊」,連載至4月29日為止,共計39天。
8月,發表〈新伙計〉於《文季》第1卷第3期。

1982

7月1日,發表〈再升起的太陽〉於《中外文學》第11卷第2期。

1980

在《聯合報》擔任記者。
3月5日,發表〈跳躍的火星〉於《中華日報》「中華副刊」(連載三日)。
6月,發表〈揚帆的時候〉於《幼獅文藝》第51卷第6期。

1979

1月2日,出版第五本小說集《周金木的喜劇》(台北市:林白出版社)。
4月,出版《王默人自選集》(台北市:黎明文化公司)。

1978

3月10日,以筆名王默人出版《國文手冊》(台北市:林白出版社)。
3月20日,以本名王安泰出版《一百位白手成功的企業家》(台北市:林白出版社)。
9月26日,發表〈周金木的喜劇〉於《中國時報》「人間副刊」(連載三日)。

1977

3月27日,發表〈雲層空隙中的陽光〉於《中國時報》「人間副刊」(連載二日)。
5月2日,發表〈陰陽之間〉於《中國時報》「人間副刊」(連載二日)。
6月16日,發表〈曉霧〉於《中國時報》「人間副刊」。
9月25日,發表〈火辣辣的夏天〉於《中國時報》「人間副刊」(連載二日)。
10月3日,發表〈那雙潤濕的眼眶〉於《中國時報》「人間副刊」。

1976

2月,出版第四本小說集《地層下》(台北市:皇冠出版社)。
9月26日,發表〈頭頂上閃爍的星星〉於《中國時報》「人間副刊」(連載二日)。

1975

2月,長子思予出生。

1974

1月,出版第三本小說集《沒有翅膀的鳥》(台北市:林白出版社)。
10月18日,發表〈地層下〉於《中國時報》「人間副刊」(連載二日)。
12月11日,發表〈田〉於《中華日報》「中華副刊」(連載二日)。

1973

在《中國時報》擔任撰述委員。
4月1日,發表〈盯著天花板上的壁虎〉於《中外文學》第1卷第11期。
11月15日,發表〈憂喜參半──我讀「文季」的感想〉於《文季》第2期。
12月17日,發表〈路燈光下的眼睛〉於《聯合報》「聯合副刊」(連載三日)。

1972

在《經濟日報》擔任記者。
3月27日,發表〈錢老闆娘的世界〉於《中央日報》「中央副刊」(連載三日)。
6月20日,發表〈婚慶〉於《聯合報》「聯合副刊」(連載二日)。
7月,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外鄉》。

1971

8月,在《臺灣時報》擔任記者。

1970

1月13日,發表〈防波堤上的約會〉於《中華日報》「中華副刊」(連載二日)。
5月5日,發表〈彎曲的叉路〉於《中央日報》「中央副刊」。
7月4日,發表〈望著海上的人〉於《中華日報》「中華副刊」。
8月1日,發表〈春燕〉於《青年戰士報》「新文藝副刊」(連載至8月31日)。

1969

4月1日,發表〈喝酒的晚上〉於《幼獅文藝》第310卷第4期。
7月25日,發表〈玻璃上的蒼蠅〉於《青年戰士報》「新文藝副刊」。
9月1日,發表〈沒有翅膀的鳥〉於《文藝月刊》第3期。

1968

4月1日,發表〈老古的小屋〉於《幼獅文藝》第28卷第4期。
6月1日,發表〈老班頭〉於《青年戰士報》「新文藝副刊」。
12月,出版第二本小說集《留不住的腳步》(香港:亞洲出版社)。在《中華日報》擔任記者。

1967

3月,在《中華日報》擔任記者。

1966

約於此時離開台北市政府。至民防廣播電台擔任編輯、記者。
2月1日,發表〈圈裡圈外〉於《幼獅文藝》第2104卷第2期。
2月21日,發表〈冰凍的季節〉於《中國一周》第826期(連刊二期)。
3月1日,以筆名王默人出版《世界文學名著縮寫》第一集(台北市:益智書局)。
3月25日,發表〈在狹窄的馬路上〉於《聯合報》「聯合副刊」。
3月26日,發表〈未完成的著作〉於《徵信新聞報》「人間副刊」。
6月2日,以筆名王默人出版《世界文學名著縮寫》第二集(台北市:益智書局)。
7月5日,發表〈邱老伯〉於《新文藝》第124期。
8月21日,發表〈沒糖的咖啡〉於《徵信新聞報》「人間副刊」。
12月10日,發表〈潮濕濕的老屋〉於《徵信新聞報》「人間副刊」。

1965

4月3日,發表〈隔〉於《徵信新聞報》「人間副刊」。
6月13日,發表〈潮來的時候〉於《徵信新聞報》「人間副刊」。
8月2日,發表〈留不住的腳步〉於《徵信新聞報》「人間副刊」。
8月15日,發表〈競渡〉於香港《工商日報》「副刊」。

1964

5月22日,發表〈海與燈〉於《聯合報》「聯合副刊」。
6月12日,發表〈小說淺談〉於《聯合報》「聯合副刊」。
6月26日,發表〈夜歸人〉於《聯合報》「聯合副刊」。
7月,在《中國語文》月刊開始撰寫「世界文學名著節編」專欄,至1966年2月計發表《飄》等十部世界文學經典名著。
7月18日,發表〈沒有陽光的日子〉於《聯合報》「聯合副刊」。
8月17日,發表〈路〉於《聯合報》「聯合副刊」。
10月26日,發表〈繭〉於《聯合報》「聯合副刊」。

1962

以「王默人」為筆名發表作品。
7月1日,發表〈劫後餘生〉於《暢流》第25卷第10期。夏末,第一部長篇小說《外鄉》脫稿,卻無處發表。

1961

3月1日,再版小說集《孤雛淚》(台北市:新陸書局),將〈薄倖〉改回原題〈翠姑〉,將〈再生〉改題為〈春風〉,並收入〈畫像〉(由〈夢幻曲〉改題)、〈夜路〉(由〈人海茫茫〉改題)、〈歸來〉(由〈十字架〉改回原題)、〈呼喚〉(由〈海濱的呼喚〉改題),以及 未能查詢到出處的〈離情〉。

1960

5月,將〈歸來〉改題為〈十字架〉,發表於《人間世》第4卷第5期。

1959

在台北市政府(黃啟瑞時代)擔任新聞發言人的助理。在「中華文藝函授學校」裡擔任批改老師。
2月1日,發表〈落日故人情〉於《人間世》第3卷第2期。
5月16日,將〈未完成的畫像〉改題為〈夢幻曲〉,發表於《自由太平洋》第3卷第5期。
8月1日,發表〈失業〉於《人間世》第3卷第8期。
9月5日,發表〈歸來〉於《大學生活》第5卷第8期。

1958

在雲林虎尾主編《新新文藝》。
1月31日,發表〈赤子之心〉於香港《中國學生周報》第289期。
2月1日,發表〈孤影〉於《人間世》第2卷第2期。
2月16日,發表〈失竊記〉於《自由青年》第19卷第4期。
3月1日,發表〈年關〉於《海風》第3卷第3期。
4月1日,將〈寒夜暖流〉改題為〈暖流〉,發表於《人間世》第2卷第4期。
5月,再次發表〈私奔〉於《新新文藝》第44期。
6月1日,將〈生死邊緣〉改題為〈地獄門〉,發表於《人間世》第2卷第6期。
7月1日,發表〈亂世孤雛〉於《人間世》第2卷第7期,並將〈降生〉改題為〈貧賤夫妻百事哀〉,以筆名「笑俗」發表。
8月1日,發表〈最後的著作〉於《人間世》第2卷第8期。
9月1日,發表〈孤雛淚〉於《人間世》第2卷第9期。
10月1日,將〈翠姑〉改題為〈薄倖〉,以本名王安泰發表於《人間世》第2卷第10期。
10月10日,再次發表〈孤墳〉於香港《中國學生周報》第325期。
10月25日,發表〈枯葉〉於《東方文藝》第1期。
11月1日,再次發表〈赤子之心〉於《人間世》第2卷第11期。
12月1日,將〈拉絃的人〉改題為〈人海茫茫〉,發表於《人間世》第2卷第102期。出版第一本小說集《孤雛淚》(台北市:人間世社)。 其中〈亂世孤雛〉改題為〈孤雛淚〉,〈重逢〉改題為〈渡〉,〈孤墳〉 改題為〈荒塚〉,〈孤雛淚〉改題為〈寄人籬下〉,〈感召〉改題為〈再生〉,〈枯葉〉改題為〈酒後〉。

1957

1月1日,發表〈重逢〉於《復興文藝》第2期。
1月,發表〈破鞋〉於《新新文藝》第31期。
3月,發表〈生死邊緣〉於《新新文藝》第32期。
5月,發表〈孤墳〉於《自由青年》第17卷第9期。
7月,發表〈歸夢〉於《新新文藝》第36期。
9月30日,發表〈隱痛〉於香港《祖國周刊》第20卷第1期。
11月,發表〈翠姑〉於《新新文藝》第38期。
12月,發表〈私奔〉於《海風》第2卷第12期。

1956

3月,發表〈讀「感情的畫」〉於《新新文藝》第4卷第3期。
4月,發表〈寒夜暖流〉於《新新文藝》第4卷第4期。
5月,發表〈距離〉於《新新文藝》第4卷第5期。
8月,發表〈三代〉於《新新文藝》第26期。
9月,發表〈降生〉於《新新文藝》第27期。
10月,發表〈感召〉於《新新文藝》第28期。
10月,發表〈海濱的呼喚〉於《海風》第1卷第10期。

1955

10月25日,發表〈母親〉於《新新文藝》第3卷第2期。

1954

開始以「默人」為筆名發表作品。
7月1日,發表〈未完成的畫像〉於《自由青年》第102卷第1期。

1950

開始寫小說。

1948

隨國民政府軍隊「上船」,來到台灣。開始在台灣師範學院國文系旁聽。

1947

自言13、14歲起便開始因國共內戰而離鄉逃難、飄泊。

1934

1月4日,王安泰(本名)出生,成長於北平,祖籍為湖北省黃梅縣新開鎮六家嘴。